您的位置 首页 追赶超越

府谷县道德文化促进会:多举措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7 月 6 日,府谷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开展周末沙龙,府谷县道德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会长张新林以《道德文化与生命健康》为主题进行分享,城建系统及八中、三小、三幼、盐沟社区的传统文化和心理学爱好者参与其中。

IMG_256

张新林深耕道德文化传播14年,成果丰硕:开展讲座600多场,获聘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入选《新时代强国人才风采录》;创立“府谷家长教育大讲堂”(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还荣获“榆林市百姓学习之星”等称号,擅长以传统文化赋能家庭教育,培养有德之才。

分享中,张新林解读了“道”与“德”的内涵:“道”是天地万物自然规律,人应依规律行事,其字形演变体现从天人合一到仅指人生之路的变化;“德”本意是接收天德能量并服务众生,需以十种善心、四种准则规范行为,行善积德。

他提到,生活中的中庸之道、养生之道等“道”,常被“百姓日用而不知”,四季轮回、生老病死等都是道的体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真理。中国传统文化以道德为核心,形成道根德干、真信厚土的文化大树,如今诸多社会、心理问题多源于道德滑坡。

IMG_259

在道德与生命健康方面,张新林指出,生命是性命双重结构复合体,含性体(精气神)和命体系统,天德养神、地谷养形。五德与五行、五脏、五志相关,五志失度或五德缺失会影响身心健康,先天五德能量受出生时空影响,不足会导致五脏功能欠缺、性格差异,进而影响人生,如失仁德易恼人伤肺,失礼德易怒气伤肝等。

他强调经典诵读对提升道德素质的重要性,称其为“上善治水” 的方法,声波能让体内水能量有序化,开口讽诵效果更佳,且需重“恭” 与“熟”。经典诵读可改善性格、身体、人际关系,提升效率与愉悦感,还能开慧益智,符合《黄帝内经・灵枢》“讽诵用解”理念。

人才培养有胎婴养虚等六大阶段,都需落实正信、正智等准则,通过“德一”和忠信等进行五德、三品、七相教育。全民开展终身学习进行正善治的教育,就是最好的阳光心理健康教育。

IMG_262

分享后,八中倪莉、城建系统辛海霞等老师交流感受,称此前对传统文化认知较浅,并就孩子心理问题多的原因与张新林探讨。张新林还解读了生命真相及问题家长、孩子出现的原因等,让大家深受启发,对阳光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供稿:府谷县道德文化促进会)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