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夏微风轻拂茶山,25位银发长者佩戴“参访证”,开启了一场关于“老有所养”的发现之旅。在持续高温后的清凉时光里,西乡县民政局以“五社联动”机制为弦,奏响“茶乡茶香·情暖银铃”养老协奏曲,带领老人们全景感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立体图景。
社区养老的温度刻度
当晨光漫过东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落地窗,参访团的目光被墨香萦绕的书法课堂牵引。笔锋游走宣纸的沙沙声里,65岁的李奶奶轻声感叹:“现在的社区养老像棵开花的树,书法、舞蹈、声乐都是新发的枝芽。”这个由老年大学孵化培育的养老空间,正以“文化养老”为墨,书写着社区养老服务的诗行。“社区老年大学+社区社会组织”的“双轮”驱动模式,让东关社区成为群众口中的“最幸福的社区”。
转过街巷,二里社区的“社区养老”服务宣传栏前泛起阵阵赞叹“希望这样的社区助老B计划能够遍地开花,能够在全县所有社区里运转起来”。通过引入专业养老机构搭建资源中枢,人手不够、资源有限、专业不足等问题迎刃而解,“五社联动”工作模式带来“解题思路”的创新。
社会养老的缤纷光谱
福兴居老年公寓的艺术长廊里,旅居老人创作的山水画作正举办着“小型巡展”。作为县域社会化养老的先行者,这座5000平方米的银龄会所里,音乐室流淌着《茉莉花》的旋律,手工坊飘散着扎染的草木清香。“我们打造的不仅是养老机构,更是银发生活的美学现场。”负责人介绍时的自豪,映照着老人们体验旅居养老时的惊喜眼神。
当参访团步入县中心敬老院的照护区,电视机、空调、护理床、呼叫器等设施是生活房间的标准配备,身着浅蓝色短袖的护理员用温柔的笑容和细致的动作,照护着每一位入住老人。“真没想到国家兜底保障能如此贴心”触摸着新安装的适老化扶手,王爷爷的感慨道出了所有特困老人的心声。
令人动容的是,所有参与活动的老人都郑重签下银龄志愿者承诺书。正如活动结语所言:“当我们打破‘被照顾者’的刻板印象,每个银发都是照亮他人的星辰。”(付金国)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