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神木市西沙街道聚福社区迎来了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老人手拿一个年代久远的陶瓷水杯,对工作人员说,他要向社区捐赠“陪伴”了他半个世纪的“宝贝”。
他叫黄国生,是一位退役老兵,今年86岁。1958年冬季参军入伍,参加过数次战争。1962年11月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在敌人激烈的炮轰之中,救出11个战士,得到战友一致好评,获得连队嘉奖,中央慰问军团赠送水杯一个。这个水杯一直陪伴着他,直到今天。
黄国生老先生说:“我老了,不能一直陪伴“它”了,我要将这个水杯,捐赠给社会,希望留住这段难忘的历史,让更多的后辈们体悟到跟随党的步伐不断前行、创造辉煌的历史发展真谛,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希望我们能更好地保存革命物件,让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得到延续。”
近年来,神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创新教育形式,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多措并举做好新时代烈士褒扬纪念工作。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对烈士纪念馆和零散纪念设施进行改造提升,“软硬件”水平不断提高,着力打造本土红色革命打卡地。打造红色故事编研室,挖掘我市英烈事迹、红色故事,通过“红色故事我来讲”课堂讲述和“英烈故事五进活动”不断丰富红色党史资源供给库,持续放大“红色+”效应,让红色文化焕发出新时代感召力和影响力。大力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利用清明节、9·30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节日和纪念日节点,号召社会各界开展公祭、主题党日、红色宣讲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氛围。
英雄烈士,是社会、民族、国家、乃至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那些带着热血与温度的英烈名字及其背后的故事,为我们在新时代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贺雯)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